垃圾分类的概念在中国出现多年,却没有成功普及,原因是多方面的。
多年来一直强调垃圾分类,但效果并不明显。在许多城市街道上,虽然随处可见标有垃圾分类的垃圾桶,但它们往往毫无用处。
一件变废为宝的好事,为什么叫好不叫座?一方面与普通大众缺乏垃圾分类意识或有垃圾分类意识但没有垃圾分类常识等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与垃圾分类“出口”不畅有关。
首先,垃圾分类回收设施在大中城市已经成为标配,但是在很多小城市或者乡镇,设施比较滞后,大部分垃圾只能放在一个填埋场。其次,很多地方对垃圾分类没有具体要求,有的地方小区是有分类的,但是运输的时候混在一起。再次,垃圾分类和垃圾利用的管理体制不够顺畅。资源综合利用由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生活垃圾分类由住建部门负责,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污染排放由环保部门监管。“九龙治水”的管理模式,垃圾分类回收难以形成完整的链条。
垃圾处理,前提是分类,核心是处置。因此,要改善公共服务,完善基础设施,稳步推进垃圾精细化分类,做好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等各个环节的配套衔接。
湖北宜城的胡
“大家都知道生活垃圾分类是好事。关键是谁来为分类买单。”笔者的一位环卫朋友解释了生活垃圾分类的难度。
生活垃圾分类不是不可以,只是没人愿意做。居民为了省事,把它装在垃圾袋里扔掉,不管可不可回收。环卫工人回收垃圾有多方便?环卫部门作为负责生活垃圾处理的主体,苦于垃圾分类回收场所和设备不足。另一方面,由于人力、资金等因素,宣传普及和硬件支持不足。
生活垃圾分类涉及诸多责任主体,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解决。首先,要树立责任主体的意识,不能认为垃圾分类是小事而置之不理。其次,环卫部门要加大垃圾分类的投入和管理。第三,营造社会氛围,居民垃圾分类的第一关。此外,政府职能部门、环保企业、社会公益组织等。应该把垃圾分类作为一个重要的环保问题来研究,推动环保理念走进千家万户。
扬州李政
每次去放垃圾,都能看到社区清洁工在垃圾桶里翻找可回收的酒瓶、书籍、报纸、包装盒等物品。看到他们这么努力,我和老婆在捡垃圾的时候特别分类。但是小区规定所有垃圾都必须放入箱内,分类就变得多余了。
小区配有大型垃圾桶,三至四天清运一次,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全部送到垃圾场。垃圾分类无法有效推广的原因是没有垃圾分类设施。
推进垃圾分类,首先要完善垃圾分类设施,充分动员,严格落实。相关部门要加大投入,下大力气方便垃圾处理。久而久之,人的行为自然会从被动走向自觉。
云南姚安董家城
多年来,国家一直在进行垃圾分类,但在很多地方,为什么垃圾仍然以混合的方式堆放、运输和处理?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部分居民不知道垃圾混放的危害,不知道垃圾分类的好处,不习惯垃圾分类。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从源头着手。只要每家每户都把垃圾分开存放和处理,整个垃圾处理就顺理成章了。
城管部门在加大垃圾分类宣传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居民的培训,指导垃圾分类,将垃圾准确分为可回收垃圾、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彭,河南省西华县人
作为一名街道办工作人员,环境卫生整治是一年365天的必修课,最头疼的就是垃圾处理。每个人都想要一个好的环境,但是轮到自己的时候就不重视了。垃圾随便扔是常有的事。
经过几年的努力创城,老小区全部改造,各楼楼道垃圾通道全封闭,楼下放置垃圾桶。基本上居民可以装袋垃圾,定点投放,但基本都是一袋。社区工作人员上门宣传垃圾分类,发放分类相关常识资料,但往往得不到居民的理解和配合。有居民做了简单的分类,但总体比例较小。在垃圾清运的时候,我们又一起上了垃圾车。垃圾分类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治理工作,涉及每个人的行为和习惯,利益相关者众多。
除了在分拣系统上形成闭环,关键是要借鉴一些国家的先进做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法治监管的责任意识。只有靠这个垃圾分类的“必答”,才能得到好的结果。
湖北省亦舒丹江口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47656099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