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阳
说起北斗,可能很多人会问,北斗在哪里?
6月23日9时43分,北斗三号系统“最后一颗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提前半年全面完成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目标。实现全球组网后,北斗将能够为全球用户提供基础导航、全球短报文通信、国际搜救等服务。
那么,如何才能感受到北斗系统的存在呢?
事实上,北斗早已悄然走进我们的生活。据统计,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市场申请入网的智能手机中,超过75%支持北斗定位。也就是说,只要你手机的参数显示支持北斗导航,很可能你已经在用北斗了,只是你没有意识到而已。
虽然在全球四大导航系统(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洲伽利略、中国北斗)中,中国北斗系统起步最晚,但逐渐呈现出“后来居上”的态势。不仅将导航服务扩展到全球,独特的短消息通信也是其他导航系统不具备的技术突破。同时,北斗三号系统是全球首个提供三频信号服务的卫星导航系统,定位精度将超越GPS。
这项“硬核”技术的背后,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中国北斗人26年的辛勤耕耘。
从60年代末立项的“灯塔工程”,到80、90年代带领北斗人创造性地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北斗之父”孙家栋院士;从北斗一号研发之初,关键单机和元器件就被一些国家“卡脖子”,北斗三号形成了星间链路组网协议、自主定轨、时间同步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方案。核心部件100%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制造”。北斗人走过了从受制于人到自主可控,从区域服务到全球引导的艰辛历程。
中国的北斗也是世界的北斗。几千年前,中国人用北斗七星来定方向、区分季节、定时间,并由此发明了北斗七星历法和指南针,为人类足迹的延伸开辟了更广阔的空空间。今天,北斗人向世界贡献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让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多了一种使用卫星导航数据的选择。目前,北斗已为数百个国家提供服务,用户数量达到“过亿”水平。基于北斗的土地所有权、精准农业、数字化建设和智能港口已在东盟、南亚、东欧、西亚和非洲成功应用。
想要什么没有限制,离海不能远。梦想聚集的北斗人,在追梦的路上不会止步。他们属于中国北斗的传奇,将继续书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47656099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