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成
就考古而言,似乎只有每年高考考生填报志愿的时候,才会“热”起来。近日,湖南留守女童钟以文科676分报考北京大学考古专业而火了起来。原因很简单,因为考古专业太冷了。
一些网友建议钟不要报考。对此,钟表示,她是受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范金石先生的影响,出于对未来规划的考虑。他的父亲也说:“农村人主要是担心钱,她对钱比较冷漠。我也觉得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会更快乐。”
我很欣赏这对父女,也很理解那些“好心网友”的出发点:第一,考古是个冷门专业,竞争力不大,拿这么高的分很可惜;第二,这个专业一般被认为不好找工作,女生家境一般,报能挣钱。
现实中,大部分艺考生家境殷实,负担得起费用,也有财力抵御未来风险;穷人家的孩子选择好就业好挣钱的专业。但是,如果家境不好的孩子没有资格去学自己喜欢的专业,那就很难去学冷门专业,我是绝对不会认同的。
总有些人不那么爱钱,有些人更看重自己的爱好,有些人有着超越世界的目标。我们应该尊重和鼓励这样的人。我们缺少坚持梦想并为之努力的人。我们最需要的是能赚钱的人。
看到这个新闻,我突然想到了《南来北往》中的李记、夏鼐、董作斌等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先驱。在那个贫瘠、战乱的年代,他们不仅脚踩泥巴在田间游荡,还带走了文物和资料。为什么在物质条件这么好的今天,我们却在冷落和鄙视这个职业?
比如钟的偶像范金石先生,从1963年北京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敦煌研究院(现敦煌研究院)工作了40多年。那么,按照世俗的偏见,她这个60年代的北大毕业生,是否应该在大都市养尊处优,才配得上“正确的选择”?
如果我们开始嘲笑我们的梦想,而不是鼓励和支持它们,我们就会否认和攻击它们。需要反思和“重新考虑”的恰恰是我们。
其实,荣对考古并不是一无所知。她可以举樊锦诗的例子,这个例子已经超过了99%的网友。钟也说她要考研,从事考古研究。我相信她比那些“普通网友”更关注、更了解考古。
更何况近年来越来越重视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考古的工作条件和前景已经今非昔比。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钱国祥说,考古专业就业率不低,和其他专业一样,也面临人才竞争的挑战。
这几年我还发现一个现象:很多毕业生,甚至是985的研究生,进入了求职阶段,即使到了工作岗位,也还是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做什么,更不知道自己对此做了怎样的规划和准备。他们迷茫,愤懑。
与钟相对应的是,他们从高考填报志愿开始,就随波逐流。他们选择了哪些专业热门,哪些专业有前途,以至于最终创造了自己无法掌控的人生。失去梦想和兴趣,可能远比世俗意义上的“选错专业”更可怕。
◎来源|新京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47656099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