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合差距,加强第二次核打击能力,强化海基核威慑,是中国海军的关键一环。
6月2日凌晨,山东、山西、河南、河北等地网友发现天空中出现一个“发光UFO空,“一个像彗星一样的明亮物体,拖着长长的尾巴,在天空中飞掠而过空”。
就在外界纷纷猜测这一神秘天文现象的时候,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官方账号东风快报于6月3日夜间发布了一张东风-21弹道导弹夜间竖立的照片,并配有文案:“你相信这个世界上有不明飞行物吗?晚安,小‘火’伴~”。
经过这一番俏皮的“官方发声”,发射的是导弹而不是UFO的事实已经被证实。接下来的问题是,发射的是什么类型的导弹?
英国简氏防务网站明确指出,中国所谓的“不明飞行物”实际上是解放军新一代潜射弹道导弹巨浪-3在测试过程中飞过天空空的一幕。
也有国内媒体认为,这种发光物体移动速度不如传统导弹,呈现高空机动姿态,与我国此前试验的高超音速武器非常相似。由此可以判断,新型潜射战略导弹是从渤海湾的094B或096等水下核潜艇上试射的,试射的是带有高超音速武器弹头的新型巨浪-2B或巨浪-3导弹。
除了神秘的天象和军方官员诙谐的声音,上述判断的另一个事实依据是辽宁海事局发布的禁飞通告。通常情况下,中国官员很少对此类导弹试验做出正面回应。从目前有限的公开信息来看,发射是从海上还是从陆地,还不足以下结论。如果是从海上发射,很可能是巨浪-3的发射;至于飞行高度和弹道,如果是高超音速导弹或者载荷异常的导弹就很好解释了。
2018年11月24日,巨浪-3首次发射,但没有出现像这次这样的天空现象。当时推测首次试飞的目的是验证系统从潜艇发射管的冷发射,全范围试验可能还没做。不管这是不是巨浪-3的发射试验,正如大多数外界猜测的那样,这种新型潜射战略导弹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国防话题。
中国官方尚未公布巨浪-3的具体信息。分析称,这种导弹可携带约10枚分导式核弹头,最远射程达12000公里,足以从中国沿海威慑美国大部分地区的目标。此外,巨浪-3是北京东风-41 (DF-41)弹道导弹的改进型,新的巨浪-3导弹的命中精度与美国三叉戟D5潜射战略导弹相当。
在海陆空空基地三位一体核威慑中,海基战略核力量因其超强的隐蔽性和机动性,是第二次核打击的支柱,也是核威慑效果最强的。
从全球范围来看,在全面复杂的现代侦察预警手段和强大的反[/k0/]力量的作用下,陆基和空基投射系统的脆弱性大大增加,海基核武器逐渐成为维持第二次核打击的最有效方式。即使是在“三位一体”最平衡的美国,海基核力量的重要性也远远高于陆基和空基核武器。
美、英、法四个核大国都非常重视战略核潜艇的战备状态,即保证战略核潜艇能够随时在大洋深处执行核打击任务。
战略核潜艇的动向是高度机密的,即使是盟友也几乎不共享数据。核潜艇在执行任务时很少收发信息。2009年2月,英国“前卫”号弹道导弹核潜艇与法国“凯旋”号核潜艇在大西洋相撞。当时两艘潜艇都在水下航行,各自执行自己的任务,完全不知道对方的存在。
中国海基核力量起步早,但与美、俄、英、法相比,长期处于落后状态,核潜艇和潜射洲际导弹性能差距较大。
1970年,中国开始建造092型弹道导弹核潜艇。但由于文革和经费短缺,潜艇直到1983年才服役,长期处于“有船无弹”的窘境。
1991年服役的巨浪-1已经解决了中国潜射战略导弹的问题,但性能较差,尤其是射程较短。它的标准射程只有1800公里,改进型的巨浪-1A射程只有2300公里。02式和巨浪-1组合只是从零开始解决问题,战术技术指标比较低,比如潜艇噪音大,自动化程度低,潜射导弹射程短,没有战略威慑能力。
94型核潜艇和巨浪-2是中国海基核力量的第二代。94型核潜艇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建成。第一艘潜艇于1999年建造,2002年至2003年下水,2004年7月完工。巨浪-2导弹计划进度太慢。1975年验证,1986年预研,1990年正式研制,1999年正式立项,2011年7月定型。094型核潜艇和092型一样,有一段时间处于“艇无弹”的局面。
据分析,可携带12枚巨浪-2潜射弹道导弹的解放军094型战略核潜艇可能在2014年首次进行战备巡逻。根据美国2019年向国会发布的年度报告,中国已经建造了6艘金(094)弹道导弹核潜艇,其中4艘正在服役,2艘装备在葫芦岛码头。升级后的弹道导弹核潜艇装备巨浪-2导弹,构成中国第一个可信的海基核威慑力量。
但是,094型弹道导弹核潜艇与世界同类平台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其综合性能不仅不如美俄新一代,也不如法国“凯旋”级战略核潜艇和英国“前卫”级战略核潜艇。巨浪-2导弹即使是单弹头的饱和射程也只有8000公里。
巨浪-3项目的快速推进,让人们看到了中国快速加强海基核威慑的可能性。据推测,中国的096型核潜艇将于2020年左右服役。这次中国的潜艇和炸弹进度比较协调,有望迅速形成战斗力,进入战备状态。
在中国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和一流军队的背景下,中国海军弥合差距,强化二次核打击能力,强化海基核威慑,完全是题中应有之义。巨浪-3项目是这一进程的关键部分。
◎作者|胡波(北京大学海洋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有删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47656099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