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秋莎
20世纪有两个世界知名的科研中心,吸引了世界上最杰出的科学家探索自然的奥秘:一个是丹麦的玻尔研究所,成立于20世纪20年代,另一个是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成立于30年代。
在21世纪,一个研究机构能否再现这种学术“盛况”?在这里,世界顶尖的科学精英们蜂拥而至,年轻的科学家们来到这里体验和产生举世闻名的重大原始创新。
这是李政道研究所的“野心”。作为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点任务和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李政道所自2016年底成立以来,已聚集了来自六大洲、16个国家的近百名科研人员。两年来,每年吸引近200名长期和短期访问学者,一个国际知名的全球科学家“远道而来”的学术交流平台初具规模。
“随着今年张江李政道研究院新实验楼的启用,将吸引更多科学精英汇聚上海,引领相关领域国际前沿研究,致力于形成基础科学的‘海派’,打造前沿基础研究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李政道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赵鑫说。
李政道研究所锁定了三个研究方向:粒子与核物理、天文与天体物理、量子基础科学。其中,前两个研究方向的核心是研究暗物质和暗能量。李政道研究所副所长叶青说,暗物质和暗能量是本世纪物理学的“两大乌云”。就像上世纪物理学的“两朵乌云”发展了对当今社会影响深远的狭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一样,探索当今世界物理学的“两朵乌云”有望产生颠覆性的突破。
与此同时,李政道研究所还在推动衍生物理学的发展,这是一场真正的“范式变革”,将改写人类认知世界的概念。简单来说,导数物理学并不认为物质无限细分仍能保持物质的特性。半导体能导电,陶瓷能阻燃的原因是粒子在一定体系中的浮现能力。导数物理学就是用一套系统的数学和物理框架来解释每个粒子的行为。甚至生物和化学都是物理推导的结果。
Deep 空,深海,深海…李政道研究所对人类尚未探索的任何领域都充满好奇。据悉,李政道研究所正在规划一个关于中微子望远镜的项目,不仅可以观测宇宙,还可以看到地球内部,这是一个人类比Tai 空了解更少的领域。一旦成功,这将是中国在基础科学领域发起的为数不多的国际重大科学项目之一。
在赵鑫看来,世界级顶尖研究机构最重要的是人才。近年来,李政道研究所正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对全世界的科学家形成“虹吸”效应。
一个研究机构想要对顶尖人才形成持久的吸引力,让他们去探索自己认为重要和感兴趣的问题是必不可少的。谷玮,李政道研究所副主任,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和石溪大学工作了20年。对他来说,做研究不仅仅是发论文,而是专注于原创的科学问题,获得有望改写教科书的研究成果。他说,在李所,工作到半夜是常事,并不是因为考核指标的激励,而仅仅是因为“在这里做科研太有意思了”。来自日本的柳田勉教授是世界著名的粒子物理学家,他首创了中微子的跷跷板理论来解释其质量来源。他非常平易近人,乐于交流。在李政道研究所,许多科研人员经常聚集在他的办公室,看他在白板上写下无数的微积分公式,听他分享他最近的研究成果和未来的工作想法。
李政道研究所。李政道研究所。
作为与玻尔研究所和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竞争的国际研究机构,近年来,李政道研究所吸引了来自24个国家和地区180多个研究机构的约500名访问学者,以及来自11个国家的25名高级访问学者,每年访问1-6个月。未来10年,近千人的研究规模将汇聚于此。
“建设科技强国需要一流的人才,希望在上海交大建立国际化的科研机构……”七年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提出了一个建议。在国家部委、上海、上海交大等各方的共同支持下,一个对标玻尔研究所、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科研机构落户上海,在拔节期成长。任何去过李政道学院的人都会对这里浓郁的学术讨论氛围留下深刻印象。在会议室、办公室甚至走廊里,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场景:教授、青年学者、博士后、演讲人有激烈的交流,甚至争论,但他们都乐在其中。在2019年的一次学术研讨会后,另一个单位的一位学者特意给所有与会者发来了一封热情洋溢的邮件,称自己“很享受在如此温暖的环境下和大家一起谈论物理”。
年轻科学家是李政道研究所的骨干。赵鑫说:“我们希望李所的科研人员往上走。李所可以成为他们科研生涯的第n站,我们也希望这里成为他们理想的放飞地。”李政道研究所先后派博士后到加拿大理论天体物理研究所、厦门大学等国内外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继续从事科研工作。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通过李政道学院这个平台,会有更多的青年才俊逐渐在学术界崭露头角。
李政道研究所致力于创造一流的研究环境和氛围,在全球科学家中广受欢迎。世界知名的重大原始创新策源地、世界向往的顶尖科学精英聚集地、面向未来的中国青年人才培养地已初具规模。
◎来源|文汇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47656099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