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博士
蚊子咬你,不仅让你抓耳挠腮,痒上几天,它的威力还可能影响一条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运河的成功修建。
又是炎热的夏天。除了每天涂防晒霜打伞,我还怕被晒黑,最怕被蚊子咬。蚊子,这个小生物可不只是咬你一口,给你起个红疙瘩,挠你耳朵脸颊几天那么简单。它的力量也可能影响一条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运河的成功建造。
巴拿马运河争端
1881年,法国人发誓要开凿巴拿马运河。他们认为修建巴拿马运河很容易。毕竟,他们以前成功地修建过苏伊士运河。
然而,没过几年,法国人就被打败了。他们不仅没有修建运河,还为此损失了20亿法郎。主持开凿运河的法国外交官和实业家费迪南德·德·雷塞布几乎因此面临监禁。
除了管理不善和盲目自信,法国人失败的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黄热病。
巴拿马运河修建以来的几年里,有两万多名工人因黄热病倒下,但法国人对此无能为力,只好选择退出。
法军遭遇滑铁卢后不久,一位名叫沃尔特·里德的美国军医证实,黄热病是由一种特定的蚊子传播的,而不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这一发现大大增加了美国的信心,美国对挖掘巴拿马运河的权利垂涎已久。
1904年,美国接管了开凿巴拿马运河的权利。在修建运河的过程中,他们采取了抵御黄热病的措施,如及时抽干沼泽中的水,用油覆盖积水以杀死蚊子幼虫,以及安装纱网。最后,巴拿马运河建成了。
可以说是蚊子影响了巴拿马运河的顺利开通,但这只是一个缩影。
蚊子还可以传播各种传染病,如疟疾、登革热、日本脑炎、寨卡等。,也算是杀人的小恶魔了。
谋杀小恶魔
蚊子属于昆虫纲双翅目蚊子科。他们的祖先生活在2.6亿年前的地球上,比人类祖先早了约2亿年。
世界上有3500多种蚊子,分为41个属。然而,虽然蚊子种类繁多,但实际上更喜欢以人血为食的蚊子不到100种。而且,只有母蚊子才会吸血。它们吸血不是为了谋生,而是为了交配后产卵。雄蚊子以植物汁液为食。
与人类传染病有关的蚊子主要有三个属——按蚊、伊蚊和库蚊。
按蚊有一个非常容易辨别的特点,就是雌蚊吸血时是倒置的,头离皮肤非常近。
按蚊可以传播疟疾。据估计,2017年全球有2.19亿人感染疟疾,死于疟疾的人数高达43.5万。
虽然疟疾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疾病,但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疟疾症状的记载,但直到100多年前,人们才把疟疾和蚊子联系起来。
1897年,英国医生罗纳德·罗斯首次在按蚊胃中发现疟原虫,证明疟疾是由蚊子传播的。他还获得了190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80%以上的地区都有疟疾。在1970年代,据报告,在疟疾流行率高的24个省中,有2400多万个疟疾病例。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疟疾流行区的范围已经大大缩小。2018年,我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疟疾病例2518例,死亡6例。看来我们离消灭疟疾的目标不远了。
在中国,传播疟疾最常见的按蚊种类是中华按蚊、雷氏按蚊、微小按蚊和大劣按蚊。西藏还有一种卫氏按蚊,是2006年以后在西藏传播疟疾的主要按蚊种。
其中中华按蚊分布最广,足迹从东北的辽宁一直到西南的云南。这种蚊子喜欢晚上八九点,早上五六点咬人。七月和八月是中华按蚊的高峰期。
雷氏按蚊主要分布在北纬22°至33°之间的地区。这种蚊子喜欢在凌晨一两点钟叮咬,高峰期在八九月份。
伊蚊俗称花蚊。他们主要传播登革热,也有黄热病、寨卡、基孔肯雅热、西尼罗河热等。
登革热是一种虫媒传染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仅次于疟疾。每年约有5000万至1亿人感染登革热病毒。
1978年,登革热首先在广东省佛山市石湾镇爆发,随后迅速蔓延到广东省7个县市,发病2.2万例,死亡16例。之后,海南、广西、福建、浙江等地爆发登革热。2014年,中国报告的登革热病例超过4.4万例,是历年来登革热发病率最高的一年。
广东今年的登革热防控似乎也很严峻:截至6月12日,广东省已报告登革热病例240例,其中广州、佛山、江门、中山、珠海等地出现了散发的本地病例,输入性病例较往年明显增多。
在我国,登革热主要通过白纹伊蚊传播,分布广泛,北至辽宁,南至云南都有白纹伊蚊的足迹。
登革热的另一种传播媒介是埃及伊蚊。此前科学家认为埃及伊蚊只分布在北纬22°以南的沿海地区(很可能位于深圳和南宁)。但随着气候变暖,埃及伊蚊已经蔓延到北纬25°的云南部分地区。
目前,登革热没有特效疗法。好消息是,2019年5月,FDA批准首个登革热疫苗Dengvaxia上市,用于预防9-16岁人群中所有血清型登革热病毒引起的登革热。
但这种疫苗只能用于预防有症状并经实验室检测确认的登革热,即只能用于已感染登革热病毒的儿童。对于以前没有感染过登革热病毒的儿童,接种疫苗可能会加重他们将来感染登革热病毒的症状。
因此,尽管有FDA的背书,Dengvaxia仍然存在争议,灭蚊仍然是预防登革热最有效的手段。
最后说一下库蚊。
尖音库蚊是日本脑炎(乙脑)的传播媒介。
在中国,JE疫情在除西藏、新疆和青海以外的所有省份均有发生,四川、贵州、重庆、云南和陕西是JE的高流行区。
随着80年代乙脑疫苗的大规模接种和经济环境的改善,乙脑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下降。但乙脑的死亡率很高,达到5% ~ 40%。2018年,中国报告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例1800例,死亡135例。因此,不应该低估JE。
日本脑炎主要由三带喙库蚊传播。这种蚊子的喙(用于吸血的针状嘴)中间有一个明显的白色环,将喙分成三段,所以被称为三带喙库蚊。
三带喙库蚊不仅吸食人血,还吸食牛、猪等家畜的血液。它们也喜欢在晚上7点和凌晨3点左右咬人。这种蚊的分布也很广,在年平均气温8.2℃ ~ 28.9℃的地区,都能发现三带喙库蚊。
说了这么多关于蚊子和它们传播的疾病,中国大陆哪里的蚊子携带的病毒种类最多?
答案是云南、广东、北京。
人蚊大战
蚊子,这只邪恶的小虫子想要杀死它。说起来简单,一巴掌拍死就行了。
很难说。几千年来,我们用蚊帐、蚊香、驱蚊剂、蚊拍、灭蚊器来对付蚊子。然而,蚊子仍然“野火从未完全吞噬它们,它们在春风中又长高了”。
事实上,有人因为如何杀死蚊子而获得诺贝尔奖。这个人就是瑞士化学家保罗·穆勒。
1939年,穆勒发现二氯二苯三氯乙烷——著名的DDT——具有优异的杀虫性能,为此他获得了1948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DDT在上世纪中期被广泛用于灭蚊。但是,DDT很难降解,容易被土壤吸收。残留的DDT进入食物链,然后转移到生物体内积累。
由于滴滴涕是一种内分泌干扰物,严重威胁着人类和一些大型食肉动物的生殖健康。
更糟糕的是,蚊子很快对DDT产生了抗药性。所以DDT在六七十年代就被禁止了。
既然化学药品不能维持长期的灭蚊效果,一些科学家就从蚊子滋生本身考虑杀死讨厌的蚊子。
1974年,一些科学家对57000只雄蚊进行辐射处理,降低它们的繁殖能力,然后将这些雄蚊释放到肯尼亚的自然环境中,希望与这些雄蚊交配的雌蚊能够不育无子。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辐射让这些雄蚊子变得如此脆弱,根本无法交配,所以科学家们白忙了一场。
21世纪,人们开始使用转基因技术来灭蚊。例如,一家名为Oxitec的生物技术公司专门改造了埃及伊蚊。这种转基因雄蚊的后代必须依靠四环素才能存活。
虽然在实验中,这种转基因蚊子减少了90%以上的蚊子数量。但如果这种转基因蚊子真的用于自然界灭蚊,还需要创造出数百万只转基因蚊子,并不断投入使用。所以单从成本考虑,很多人认为这种控蚊方式不靠谱,更不用说转基因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了。
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斯科特·奥尼尔教授有一个更可靠的方法。
奥尼尔想出了一个“以毒攻毒”的灭蚊方法。具体来说,他用一种叫做沃尔巴克的细菌感染了雄性埃及伊蚊,沃尔巴克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节肢动物中的革兰氏阴性共生细菌。
这种细菌存在于蚊子细胞中,可以阻止登革热病毒、寨卡病毒和基孔肯雅病毒在蚊子体内复制。这样蚊子就不能把病毒传染给人了。
携带沃尔巴克体的蚊子与自然界的蚊子交配时,其后代也会携带沃尔巴克体,不会感染登革热等疾病。
几年前,奥尼尔教授在澳大利亚热带城市汤斯维尔进行了一项实地研究。他的做法很简单,就是给小学生发蚊桶和蚊卵,只要孩子回家养蚊子就行。
自2014年奥尼尔教授的实验实施以来,汤斯维尔约7000个家庭成为“蚊子工厂”,释放了约400万只感染沃尔巴克的蚊子。
这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干预之前,汤斯维尔几乎每年都会爆发登革热,但现在汤斯维尔已经看不到登革热的疫情了。
目前,奥尼尔的团队正在印度尼西亚进行随机对照实验,未来将会知道这种控蚊方法的强度。
此外,一些科学家打算彻底消灭蚊子。
例如,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科学家正在使用“基因驱动”技术,针对冈比亚按蚊的性别决定双性基因,使其后代的雌性蚊子失去繁殖能力。该技术可使实验室内的蚊子在8 ~ 12代内不产卵,最终消灭实验室内的蚊子。
但是,如果这种技术真的需要在自然界中用来消灭蚊子,消灭一个物种,其利弊还是要仔细权衡的。
总而言之,这场人蚊大战可能永无止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47656099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