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东
一方面,教育使国家不再对其职能和义务负责;另一方面,它利用庞大的资本市场攫取所有父母的重要经济资源。
作为清华和北大的老师,我确实有一些体会:我现在觉得教育应该不断反思自己的目的是什么。
我个人认为教育应该回归学生的健康。
首先是身体健康。
我的一个本科生一个学期做了11门课34个作业。他能健康吗?如果我是你,我也会有拖延症。在这种训练的强度下,他会对一项事业产生持久的热爱吗?今天与过去不同。北大学生真的很努力。刷夜,熬夜,大学四七年。如果完全停留在这种节奏,能否培养出对一项事业有长期兴趣并为之奉献一生的学生?
一个孩子对一件事的坚持、忍耐、长久的热爱和忠诚,是我们在教育中需要的。总之,他需要体力和健康的身体。
其次是心理健康。
我们的孩子今天很脆弱。几年前,清华有个孩子给我写作业。我打电话说我真的白教你了,这样写不出文章。那边的学生说,老师,请不要打电话了。我感到头晕目眩,不知所措。我挂了电话。我这么脆弱,真的惹不起。
任何真正的人才都必须敢于面对失败,否则,他就不是人才。居里夫人不是失败了几千次吗?人当然要聪明,但最根本的是不聪明。要忍受失败的考验,要接受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要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为什么世界是你的?你不能一个人要求全世界,所以心理健康尤为重要。
第三,心理健康。
这个心理健康指的是国家培养出来的真正的人才,应该是在自我拥有的境界里,不仅考虑自己的成功,还要对那些伟大的人或事有一种敬畏感,对过去的历史和传统有一种敬畏感。那些榜样,那些值得我们尊敬的人,是引领我们的力量。真正的人才需要有大无畏的精神,和别人一样的勇气和担当。
如果只从技术上讨论教育,我觉得中国的教育是没有出路的。现在的教育竞争激烈,甚至可以说是完全竞争。从国家间竞争的角度理解教育,从学校间竞争的角度理解教育,使个体教育陷入全面竞争的状态。
我们的绩点系统使学生能够在每门课程、每个单元和每次自我管理中取得成功。没有时间谈恋爱,没有时间发呆,没有时间在某个地方闲逛…
竞争精神涉及各个领域,从幼儿园上辅导班就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儿童成人生活的每一个阶段和时期都是被强行挤压和规范的。在无处不在的丛林中,每个人都必须赢得每一个时刻才能赢。事实上,当每个人都赢得每一刻的时候,几乎就注定了失败。标准化体系,大学的排名,各部门的评价指标等等都促成了这种竞争机制。这是弗洛伊德说的。庞大的超我结构,让每个人的心智在比赛结束时都处于一种完全压抑的状态。
所以,我认为,如果你仅仅为了“赢”而设定自己的教育目标,随时给自己的成绩排名,那将是你的“瘾”,就像吸大麻一样。最后的结果是年轻人过早死亡。
现在教育已经成为家庭资源投入无限供给的无底洞。学校能减轻压力,减轻负担,有一个快乐的童年,这一切都是“异想天开”。
从社会学研究的角度看,国家教育机构掩耳盗铃。失去的会让学校快乐成长。孩子们一出校门,就会被家长领着进各种辅导班。当今教育最大的问题是国家教育最优质的资源都退出了教育。当我们的学生在中小学不断降低培养目标的时候,我特别心疼。这就是国有资产流失。
教育在任何时候都是立国之本。现在教育让位于孩子一出校门就上的各类班,让位于市场化的教育企业。
接下来,家长作为孩子的代理人,把大部分积蓄投入到孩子的教育市场。父母要不断研究各个年龄段教育资源的对比匹配,成为一个一生创业项目的CEO。但这位CEO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以大把花钱为目的。
所以,真正研究教育的人,应该好好看看,每个家庭,不同经济水平的家庭,因为国家资源的抽离,为市场付出了多大的成本和代价。
一方面,教育使国家不再对其职能和义务负责;另一方面,它利用庞大的资本市场攫取所有父母的重要经济资源。
这就是今天的双轨制教育体系,越是这样,孩子越早进入残酷的竞争世界。孩子从小就会明白我拿高分是有资源的。
这样的教育体制,从幼儿园到小学到中学,最后交给大学老师,孩子如何保持对知识的纯粹兴趣和对生活的持久热爱?
孩子们长期经历这个过程,让他们感觉不到知识有多么神圣,因为我们获取知识的目的只是为了赢。
说实话,真正的教育可能会影响一个人的终身教育,不是因为你选择了什么专业,而是因为你在一个好的学校里遇到了一个需要一辈子模仿和尊重的榜样。
真希望留给孩子的,是那些不太为自己着想,而是奉献给孩子的人,一个科学的目标或者一个文化的传承,这样才能最终给孩子注入一种力量,能够激励孩子,影响孩子,而不是20年后留给孩子一种虚无感,厌恶感,厌倦感。
现在的孩子可以很容易地读到萨特、加缪或卡夫卡,因为他们生活在这样一个肤浅的世界里,但他们很难读到莎士比亚、歌德、托尔斯泰这样的人的作品,因为教育及其环境无法向他们展示广阔的世界和胸怀。
卢梭说得好,正是因为人类是从儿童成长起来的,人类才能得救。绝不能让孩子过早进入成年状态,用每一刻的竞争和焦虑扼杀教育和我们的未来。
所以要保持孩子的单纯之心,让他们有能力喜欢自己喜欢的东西,追求自己崇拜的人。这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一个人真正的成功,在于他有能力与世界和解,在前人和后人之间拓展自己持续的生命,而不是每次比赛都赢,只留下一个孤家寡人,一个疲惫的身体,一个破碎的心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47656099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