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是当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工具,可以方便工作和交流。然而,许多人对互联网的使用不当,最终导致长期沉迷于网络。特别是青少年对学习失去兴趣,不敢进入社会,所以很容易染上网瘾。网瘾不仅会影响学习,还会危害健康。很多青少年甚至因为长期网瘾而患上抑郁症。
南京脑科医院儿童心理健康研究中心副主任医师张九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目前儿童的门诊就诊情况来看,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近年来也有所变化。“过去,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是我们常见的,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学习。还有一些发育问题,比如孩子的自闭症,智力低下。但现在出现了一些比以前概率大得多的问题,那就是情绪异常”。
张九萍介绍,儿童青少年情绪异常是当前突出的、值得重视的心理健康问题之一。“情绪异常主要表现为抑郁、焦虑,甚至有些是破坏性情绪障碍。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主要表现为抑郁、焦虑、易怒、厌倦,特别是对学习感到厌倦,莫名其妙地发脾气等。,甚至严重的孩子还可能伴有自残和自杀。”
“在家里,我整天抱着手机,不和我们说话。如果我不玩他的手机,我还想偷偷玩我们的手机,把学习完全抛在脑后……”提起上二年级的儿子郭瑄瑄的现状,龚女士又急又气。据了解,郭瑄瑄已经被游戏“迷”了近4年,甚至想休学在家玩游戏。张九萍说,这种情况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目前,游戏障碍已经被列为精神疾病的一个范畴。孩子长期沉迷于手机游戏、网络游戏,或者刷手机视频,却忘记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比如学习,并伴有情绪异常。如果这种表现严重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超过12个月,就要考虑可能有游戏障碍的问题。”
来自福州的11岁男孩郝杰,因为父母忙于生意,每天放学后就开始玩电脑游戏。他很少和同学出去玩,性格变得很内向。只要被限制玩电脑游戏,他就变得很暴躁,不吃饭不上学,甚至打人。近日,他的父母带他到福建省福州市儿童医院精神卫生科就诊后,诊断为“网瘾”,患上了抑郁症,这让他的父母后悔不已。
“郝杰会染上‘网瘾’。主要是父母疏于照顾和照顾,门诊有很多这样的孩子,而且可能越来越多。”在详细阅读了郝杰的评估结果后,医生告诉记者,网瘾儿童并不少见,但像郝杰这样有网瘾的幼儿并不多。主要责任在于父母缺乏关心和陪伴,导致孩子性格内向、孤独、专一。如果长期不干预,他们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比如抑郁、强迫症等。
为什么孩子这么沉迷游戏?在张九萍看来,首先与青少年的年龄群体特征有关。“孩子的大脑发育和心理发育还不太成熟,容易对外界的诱惑抵抗力不足。另外,青少年对自身状态的认知不可能很全面。如果此时他们缺乏相应的心理和行为引导,可能会迷失自我。“张九萍说,这样的孩子也容易被眼前的利益所吸引,做出让自己‘开心一阵子’的事情。”比如玩游戏是一件快乐的事情,然后这些孩子可能平时还会有一些焦虑抑郁的问题。在这种情感背景下,他们会靠打游戏、刷手机视频之类的东西来获得所谓的快乐”。
张九萍解释说,成绩优异、社交丰富、周边评价高,可以获得更高的成就感和持续的幸福感,获得更多的自信。但是在许多青少年看来,这些成功比赢得一场比赛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当孩子不成熟,自我判断不够强的时候,往往会获得这种容易获得的短期“快感”,来弥补自己情绪上的不足或偏差。其实可惜的是错过了更多更高成就的机会。
到了玩失常的地步,不治疗只会让孩子的病情恶化。如何帮助孩子恢复健康?张九萍建议父母和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应该合作。“当孩子沉迷游戏超过一年,状态受到很大影响时,应尽早去医院做相应的系统评估,发现可能的异常症状,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和治疗,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药物治疗或非药物治疗。”
对于患有游戏障碍的儿童,张九萍建议,其实可以利用儿童容易沉迷游戏的特点进行干预。“游戏快感高的原因,比如错了,可以不负责的重复,过了一关会有奖励。这也提示,虽然父母的成绩很重要,但不应该用来评价孩子所有的优点和缺点。也要允许一段时间内再次犯错的机会,给孩子更多学习的机会。”张九萍建议父母可以帮助孩子把繁重的学习任务分成不同的阶段。”然后,就像游戏通过了一样,父母可以对每一个进步给予一些表扬和鼓励。自然而然,孩子的学习兴趣就能逐渐建立起来。”
张九萍指出,非药物治疗非常重要。“这包括医生的心理治疗,也包括家庭的支持和孩子自己的努力。”学龄儿童也在学校呆很长时间。因此,在张九萍看来,老师的责任也很重要。“孩子的一些动作,老师能看得更清楚。所以老师也要有意识地帮助家长发现孩子可能存在的问题。”
◎来源|综合齐鲁一点客户端、扬子晚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47656099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